奇点文学社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42章 见识(第1页)

骑兵发源于拥有大量优质马匹的草原,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原早先以车战为主,虽然也有骑兵,但都是作为辅助兵种。战车的冲击能力很强,可是对地形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步卒配合,面对草原上的骑兵时,战车几乎无用武之力,除非诱胡人上当,围而歼之,否则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意义。

转折点发生在汉武帝时。为了对付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汉武帝改变了以前的战法,基本放弃了战车,以骑兵对骑兵,有一段时间甚至放弃了步卒,以纯骑兵出击。为了克服中原骑兵骑射能力总体不如匈奴人的现实,汉军干脆放弃了骑射,采用强行突击,近距离肉搏的战术。

相比于骑射,近距离肉搏对骑士的要求更低,杀伤力却更强。想想也能明白。策马冲到跟前,用矛戟刺杀,总比在起伏不定的马背上射中几十步外的目标容易一点,被矛戟洞穿身体,肯定也比中箭更严重。只要不是要害,中箭通常不会死,对于普遍装备铁甲的汉军骑士来说,中箭甚至不影响战斗,但是被矛戟刺中,就算不死也要重伤,当时就有可能丧失战斗力。

有了这两个优势,汉军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既然这个战术并不难,杀伤效果又好,为什么胡人不用?原因很简单,近身格斗比骑射更危险。在将对手刺下马去的时候,骑士也很容易落马,而且近距离的短兵相接更考验战士的勇气和技巧,这都是胡人不具备的条件。他们更习惯于远距离射击,不习惯贴身肉搏。

但是战术因形势而变,汉军可以变,为什么胡人不能变?在汉军的打击下,他们已经快亡种了,为什么还固守骑射的战术?太史慈以前不解,这次去辽东,与胡人接触,才知道其中原因。

汉军出征是奉命行事,有军法管制,违令则斩,所以作战时不管有利没利都必须一往无前,舍生忘死。而胡人是部落制,部落首领对属下战士控制能力有限,无法像中原将领一样逼着部下冒险冲锋。胡人打仗就是为了利益,战胜了,他们可以得到战利品,战败了,他们一无所有,如果战死了,他们连妻儿财产都会成为别人的,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免伤亡,一旦形势不利就逃跑。

改变了战法之后,汉军就占据了主动,只要有足够的马匹支持,只要指挥的将领不蠢,几乎都能取胜,区别只在于是大胜还是小胜。如果是霍去病那样的天才将领,率领万骑兵就可以横行草原。公孙度不如霍去病,但乌桓人、高句丽人现在也没有冒顿、伊稚邪那样的英雄,所以公孙度见谁灭谁,短短几年就雄霸辽东。

所以不是公孙度强,而是乌桓人、高句丽人很弱。

同样是乌桓人,他们在中原将领麾下作战,有军令钳制,就是所向无前的精骑,渔阳突骑是光武帝赖以夺天下的名骑。可是一旦回到草原,与汉军交手,他们就是逐利之徒,乌合之众,战斗力大打折扣。

“将军应该小心袁绍。我听说袁绍与匈奴人、乌桓人的关系都非常好,早从袁安起,袁家就主张对胡人友善,胡人对袁家印象非常好。而公孙瓒却一意用强,匈奴人、乌桓人都恨他,时叛时服,仇怨很深。这些胡骑在公孙瓒手中很难发挥出真正的威力,一旦到了袁绍手中,万余精骑驰骋中原,无人能当其锋。”

孙策恍然大悟。这算是遇到明白人了,原来中原骑兵和胡人骑兵的区别在这儿,果然还是政治决定军事。马超武艺和太史慈不相上下,论见识可差太远了。人果然还是要读书的,不仅是知道几句子曰诗云,更重要的是开拓眼界,养成思考的习惯。做为将领,仅仅有勇武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大局观,有战略意识,否则就是匹夫之勇,斗将而已。

孙策越听越对太史慈感兴趣,主动说起了与当前形势有关的话题。“子义在铜官山数月,能让祖郎无可奈何,对山地作战想必也有自己的见解,能否为我解说?”

太史慈躬身施礼。“敢不从命。慈在辽东,身无积储,为维持生计,常常入山狩猎,对山地作战原本有一些了解。山地作战与平地最大不同者在于地形,似近而实远,目可及而足难至,是以短兵无用,弓弩为雄。平地战弓弩多不过成,山地战当增至六七成,且应多配能射远的强弩。即使是短兵,也当重刀盾轻矛戟。何也?树高深密,矛戟不如刀盾灵便。同是山地,南北又有不同。北方林疏,可以乘马,南方林密,唯有步行。北方干冷,可以穿袍披甲,南方湿热,当以轻便为务……”

太史慈侃侃而谈。孙策听得入迷,连连点头。太史慈在辽东呆过几年,他了解北方的山地战情有可原,但他到扬州不过数月就能有这样的见识,能和祖郎这个宿贼打成平手,与他善于思考分不开。由此可见,这次冒险还是值得的。再给他一点时间,真正融入山贼这个角度,有祖郎给他做陪练,悟到游击战精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到了那一步,他的麻烦就大了。

太史慈在史书中与刘繇、士燮同传,与吕布、公孙瓒差不多,算是割据一方的亭雄。但他与那些人其实不一样,他归顺孙策之后,曾为孙氏据有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只是他的功劳都是在孙策时代立下的,到了孙权继位,太史慈就沉默了。说是委南方之事,实际上是闲置了,孙权即位后的几次大战,他都没有参与的机会,或者参加了也是打酱油,看着吕蒙、董袭等人立功。壮年而死,可能与此有关。

是孙权不看好太史慈,还是因为太史慈没有乡党支持,这就说不清了。如今他成了孙策,当然不能再让太史慈这颗将星埋没。

“子义,你身兼南北之能,南征当为马伏波,北伐当为卫霍,是难得的全才。不过青州近北,你未必能适应南方的气候,还是用力于北方比较好。将来有机会,率万骑横行草原,驱逐胡虏,封狼居胥。”孙策举起酒杯,向太史慈致意。

太史慈刹那愕然,随即举杯还礼。孙策这句话就是一个承诺,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

骑兵发源于拥有大量优质马匹的草原,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原早先以车战为主,虽然也有骑兵,但都是作为辅助兵种。战车的冲击能力很强,可是对地形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步卒配合,面对草原上的骑兵时,战车几乎无用武之力,除非诱胡人上当,围而歼之,否则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意义。

转折点发生在汉武帝时。为了对付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汉武帝改变了以前的战法,基本放弃了战车,以骑兵对骑兵,有一段时间甚至放弃了步卒,以纯骑兵出击。为了克服中原骑兵骑射能力总体不如匈奴人的现实,汉军干脆放弃了骑射,采用强行突击,近距离肉搏的战术。

相比于骑射,近距离肉搏对骑士的要求更低,杀伤力却更强。想想也能明白。策马冲到跟前,用矛戟刺杀,总比在起伏不定的马背上射中几十步外的目标容易一点,被矛戟洞穿身体,肯定也比中箭更严重。只要不是要害,中箭通常不会死,对于普遍装备铁甲的汉军骑士来说,中箭甚至不影响战斗,但是被矛戟刺中,就算不死也要重伤,当时就有可能丧失战斗力。

有了这两个优势,汉军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既然这个战术并不难,杀伤效果又好,为什么胡人不用?原因很简单,近身格斗比骑射更危险。在将对手刺下马去的时候,骑士也很容易落马,而且近距离的短兵相接更考验战士的勇气和技巧,这都是胡人不具备的条件。他们更习惯于远距离射击,不习惯贴身肉搏。

但是战术因形势而变,汉军可以变,为什么胡人不能变?在汉军的打击下,他们已经快亡种了,为什么还固守骑射的战术?太史慈以前不解,这次去辽东,与胡人接触,才知道其中原因。

汉军出征是奉命行事,有军法管制,违令则斩,所以作战时不管有利没利都必须一往无前,舍生忘死。而胡人是部落制,部落首领对属下战士控制能力有限,无法像中原将领一样逼着部下冒险冲锋。胡人打仗就是为了利益,战胜了,他们可以得到战利品,战败了,他们一无所有,如果战死了,他们连妻儿财产都会成为别人的,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免伤亡,一旦形势不利就逃跑。

改变了战法之后,汉军就占据了主动,只要有足够的马匹支持,只要指挥的将领不蠢,几乎都能取胜,区别只在于是大胜还是小胜。如果是霍去病那样的天才将领,率领万骑兵就可以横行草原。公孙度不如霍去病,但乌桓人、高句丽人现在也没有冒顿、伊稚邪那样的英雄,所以公孙度见谁灭谁,短短几年就雄霸辽东。

所以不是公孙度强,而是乌桓人、高句丽人很弱。

同样是乌桓人,他们在中原将领麾下作战,有军令钳制,就是所向无前的精骑,渔阳突骑是光武帝赖以夺天下的名骑。可是一旦回到草原,与汉军交手,他们就是逐利之徒,乌合之众,战斗力大打折扣。

“将军应该小心袁绍。我听说袁绍与匈奴人、乌桓人的关系都非常好,早从袁安起,袁家就主张对胡人友善,胡人对袁家印象非常好。而公孙瓒却一意用强,匈奴人、乌桓人都恨他,时叛时服,仇怨很深。这些胡骑在公孙瓒手中很难发挥出真正的威力,一旦到了袁绍手中,万余精骑驰骋中原,无人能当其锋。”

孙策恍然大悟。这算是遇到明白人了,原来中原骑兵和胡人骑兵的区别在这儿,果然还是政治决定军事。马超武艺和太史慈不相上下,论见识可差太远了。人果然还是要读书的,不仅是知道几句子曰诗云,更重要的是开拓眼界,养成思考的习惯。做为将领,仅仅有勇武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大局观,有战略意识,否则就是匹夫之勇,斗将而已。

孙策越听越对太史慈感兴趣,主动说起了与当前形势有关的话题。“子义在铜官山数月,能让祖郎无可奈何,对山地作战想必也有自己的见解,能否为我解说?”

太史慈躬身施礼。“敢不从命。慈在辽东,身无积储,为维持生计,常常入山狩猎,对山地作战原本有一些了解。山地作战与平地最大不同者在于地形,似近而实远,目可及而足难至,是以短兵无用,弓弩为雄。平地战弓弩多不过成,山地战当增至六七成,且应多配能射远的强弩。即使是短兵,也当重刀盾轻矛戟。何也?树高深密,矛戟不如刀盾灵便。同是山地,南北又有不同。北方林疏,可以乘马,南方林密,唯有步行。北方干冷,可以穿袍披甲,南方湿热,当以轻便为务……”

太史慈侃侃而谈。孙策听得入迷,连连点头。太史慈在辽东呆过几年,他了解北方的山地战情有可原,但他到扬州不过数月就能有这样的见识,能和祖郎这个宿贼打成平手,与他善于思考分不开。由此可见,这次冒险还是值得的。再给他一点时间,真正融入山贼这个角度,有祖郎给他做陪练,悟到游击战精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到了那一步,他的麻烦就大了。

太史慈在史书中与刘繇、士燮同传,与吕布、公孙瓒差不多,算是割据一方的亭雄。但他与那些人其实不一样,他归顺孙策之后,曾为孙氏据有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只是他的功劳都是在孙策时代立下的,到了孙权继位,太史慈就沉默了。说是委南方之事,实际上是闲置了,孙权即位后的几次大战,他都没有参与的机会,或者参加了也是打酱油,看着吕蒙、董袭等人立功。壮年而死,可能与此有关。

是孙权不看好太史慈,还是因为太史慈没有乡党支持,这就说不清了。如今他成了孙策,当然不能再让太史慈这颗将星埋没。

“子义,你身兼南北之能,南征当为马伏波,北伐当为卫霍,是难得的全才。不过青州近北,你未必能适应南方的气候,还是用力于北方比较好。将来有机会,率万骑横行草原,驱逐胡虏,封狼居胥。”孙策举起酒杯,向太史慈致意。

太史慈刹那愕然,随即举杯还礼。孙策这句话就是一个承诺,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从零开始的击龙剑  三国:开局丧子,曹操求我当世子  开局魔刀千刃,猎人里的兵器大师  异次元入侵之魔法少男  极品茅山学生  最任性游戏网咖:被呆小妹曝光了  斗罗之极神斗罗  变身综漫电影女主角  狼人游戏:睁眼玩家,我怎么输?  西游之取经是不可能取经的  全民符文时代  漫威里的迪迦奥特曼  亮剑世界团长的弟弟  万界传说之最强王者  问飞雪  我的亡灵小弟有点多  开局选择十冷河神,银河也是河哟  我在诸天卖书  带着时停能力重生异世界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金融猎手

重生之金融猎手

重生之金融猎手简介emspemsp关于重生之金融猎手当时间的指针回拨到十六年前,曾经那些遗憾悔恨的事情,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重新站在05年的时间节点,苏越遥望着那些犹如星辉闪烁一样的历史机遇,决定踏着时代的浪尖前行,过一个完美的人生。...

我的女儿居然是重生者

我的女儿居然是重生者

陈辰,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26岁,双亲健在,有一个温柔善良的老婆,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儿,日子虽不富裕却十分幸福美满突然平平淡淡的生活被打破了某一天下班回家,他发现自己能听到女儿的心声并且,女儿竟然是个重生者于是,一切从这一天开始变了ps平行世界,请勿代入,本小说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您喜欢我的女儿居然是重生者,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港娱:从1985开始

港娱:从1985开始

1985年的香江有什么?还没成名的周慧敏,以及周星星,林正英这一年,来自未来的刘易出现在了香江电影片场。如果您喜欢港娱从1985开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王的惊世废柴妃

王的惊世废柴妃

她是妖界尊贵公主,却祸运连连。被灭族,身消道殒,魂魄飘荡,再睁眼,啥?竟成了人类!还是废柴一个?乞颜凤栖翘翘嘴角,身怀混沌魔晶,一路猥琐发育。晋级很难?为何她觉得很轻松?玄技晦涩?她一看便懂。霸行人如果您喜欢王的惊世废柴妃,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随身带个狩猎空间

随身带个狩猎空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如果您喜欢随身带个狩猎空间,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一朝坠崖,魂归公元888年。这一年,权倾朝野十数年的阉人田令孜被驱逐,大宦官杨复恭携手八百外宅郎君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年,李昌符滞留圣驾于凤翔,与天威军火拼后,一个叫李茂贞的扈驾都将崭露头角,走上了封岐王的大道。这一年,朱全忠进兵蔡州,讨伐僭越称帝的秦宗权,黄河两岸诸道逐渐失控,朝廷号令不出潼关。这一年,距白马驿祸还有十七年,距朱温弑君篡唐还有十九年。这一年,马球皇帝驾崩,唐朝版崇祯李晔上线。这一年,一个人霸占了李晔的身体,试问大厦将倾,谁能施展回天之力,看试手,补天裂,威加海内,四海八荒归于朕。如果您喜欢最后一个唐朝皇帝,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